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5篇
  免费   1023篇
  国内免费   365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520篇
  2012年   717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602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3年   5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EB病毒BNLF-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EB病毒基因组U5-TR区内的BNLF-1基因,其转译产物为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1, LMP-1),由于LMP-1可以导致细胞转化并在EB病毒致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成为近年来EB病毒分子生物学及相关肿瘤如人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何杰金氏病等疾病病因发病学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批有重要意义的成果,文章从BNLF-1的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 LMP蛋白的结构及生化功能, LMP-1的生物学功能和LMP-1研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2.
马渐新  周荣华 《遗传学报》1997,24(5):447-452
用荧光素标记的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基因组总DNA作探针,以普通小麦基因组总DNA作封阻,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制片的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抗白粉病小麦品系GN22是普通小麦-簇毛麦二体代换系;用已定位在小麦第6部分同源群上的RFLP探针psr113、psr371进行Southern分析,进一步证明,小麦品系GN21、GN22是普通小麦-簇毛麦6A(6V)代换系;结合同工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首次把簇毛麦编码的α-淀粉酶-1生化位点定位在簇毛麦6V染色体长臂上,暂命名为α-Amy-Ⅴ1。研究结果表明,原位杂交与RFLP技术相结合是全面、准确鉴定小麦外源染色体及其与小麦染色体部分同源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3.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tumor activitites of GM-CSF gene-transfected dendritic cells, the splenic dendritic cells were infected with GM-CSF recombinant replication-deficient adenoviruses in vitro . Their enhanced expression of B7 was demonstrated by FACS analysis, and more potent stimulatory activity was confirmed by allogeneic MLR. Immuniz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pulsed with irradiated B16 melanoma cells induced sig-nificant CTL and enabled host to resist the challenge of wild-type B16 cells. When they were transfected with GM-CSF gene subsequently, the induced CTL activity was higher, and the produced protection against B16 cell challenge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mice with preestablished pulmonary melastases more effective.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dendritic cells pulsed with tumor antigen then transfected with GM-CSF gene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vaccine in tumor immunotherapy.  相似文献   
94.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g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帮助寻找配偶。  相似文献   
95.
四川省鱼类寄生粘孢子虫两新种(粘孢子纲:双壳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四川省鱼类寄生粘孢子虫两新种:寄生墨头鱼的宜宾两极虫,新种Myxidium yibinense sp.nov.和寄生鳙Aristichthys nkbilis的鳙单尾虫,新种Unicauda aristichthydis sp.nov。  相似文献   
96.
东海黑潮锋面涡旋区浮游动物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1989年4月航次在东海北部黑潮及其邻近海域采集的浮游生物样品,分析黑潮锋面涡旋区饵料浮游动物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首次报道了在东海黑潮锋面涡的冷中心区发现冷水性桡足类,从而丰富了调查区浮游动物区系的冷水种成分,并为锋面涡涌升水的研究和黑潮潜流的研究提供了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97.
含单核中后期至后期花粉的蚕豆离体花药,经过2mM丁酸钠24小时预处理后,再漂浮培养于pH5.8或7.0的液体培养基。以不经预处理的作为对照。结果如下: 1.培养后9天内,丁酸钠预处理和培养基pH值并不明显影响花粉退化百分率。2.培养初期,pH7.0显著促进小孢子不等分裂。3.丁酸钠预处理抑制培养初期的小孢子有丝分裂,而后又显著增加小孢子均等分裂百分率。4.丁酸钠预处理导致小孢子有丝分裂类型的趋向改变。本文还对丁酸钠导致有丝分裂类型趋向改变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报道晶状体纤维细胞间间隙连接的形态结构。我们利用冰冻断裂技术,在不同部位的球-和-凹连结的头部以及在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之间都观察到间隙连接的存在。通过极其丰富的上述连接,可实现细胞间代谢物和离子的传递。作者认为:对正常晶状体纤维细胞之间的间隙连接的深入了解,将会为晶状体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9.
在清醒麻痹状态下的55只猫上,观察了电刺激尾核头部前区(Cd)对三叉神经尾端脊束核(cST)中了齿槽神经(AI)伤害性刺激所诱发的放电的影响。刺激 Cd 可以抑制大多数 cST 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抑制持续约100—500ms。抑制时程可为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和安定而延长,注射印防己毒素可使其缩短。马钱子素使抑制时程稍有延长。这些结果提示,Cd 对 cST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是通过突触前抑制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0.
在不同生境的松林中,人工补充寄主卵都能提高寄生效果。但林地生境不同,寄生率有明显差异。在松阔混交林中补充寄主,其寄生率比对照提高5.5—16.2倍。植被稀疏的纯松林效果较差,补充的寄生率比对照提高3.0倍。 卵蜂种群消长随季节温度而变化,全年以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两个寄生高峰。卵蜂种群与松毛虫种群的消长存在较明显的相依关系,卵蜂种群随着松毛虫种群的消长而消长。施药对卵蜂种群有较大影响,施药区比对照区的寄生率约降低一倍。在混交林中填充寄主卵,能促进卵蜂种群世代延续。在逐步改善林地生境的基础上,利用人工补充寄主,可以代替人工繁蜂放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